Crazy

文章列表看置顶文,产出不定咕咕随心。本人百无禁忌,只要不人身攻击就能愉快玩耍。

读书笔记《坏道》 作者:Priest

    这是我看完第13本P大的书。

    从《逆旅来归》开始,我一直徜徉在P大古早的冷坑里,《坏道》应该算是里面相对不那么冷的一篇了。这篇和《逆旅来归》是姐妹篇,或者说《逆旅来归》是《坏道》的 前传。

    这本书和《默读》一样,都是刑侦破案小说,被称之为“低配版的默读”,所以我在这篇《坏道》的读书笔记里,会在很多地方与《默读》做对比。


    首先,先说“低配版默读”这个说法,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或者说,《坏道》这个作品的问题太大,不配称之为“低配版默读”——虽然都是一个作者的作品,但还是要客观地看待的。

    先说《坏道》与《默读》相似的地方:都是刑侦主题小说,攻方都是力量担当,都是警方刑侦队长;受方都是智力担当,可以透析犯罪者的心理,但体能方面是短板。

    相似的设置,但《坏道》作为早期作品,问题还是挺多的,具体表现在:


一、格局


    《默读》的格局很大,全书五个章节,看似是五个独立案件,但案子与案子间隐有联系,通过环环相扣、抽丝剥茧的追踪,牵涉到十几年前以及几十年前的冤案悬案,扭曲的人心人性,最后挖掘出一个庞大的犯罪网,连原本应是正义一方的领头人的角色,也是犯罪网的一员。

    而《坏道》,作为一个比《默读》早了六七年的作品,能看得出P大从《坏道》开始已经在关注一些点,比如犯罪心理学,比如在极端情况下的人性黑暗面等。但彼时的P大尚稚嫩,还没有能力把这些点交织成一张网,更不用说通过这张网去条分缕析地揭露某些东西了。


    来看看《坏道》里的案子们:

1,天使之翼:用杀人弥补童年的创伤,被母亲虐待而精神失常的杀人犯

2,琥珀: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爱上加害者的受害人

3,最后的绅士:从受害人到加害人的转变,双重人格的凶手

4,黑岚:爱上自己创作的人物、分不清现实虚幻的妄想者

5,紧急营救:因人生失败而渴望以杀人来获得关注焦点的反社会人格

6,花窗:自恋者,用杀人弥补童年的创伤,被父亲虐待而精神失常的杀人犯(核心特征与天使之翼重叠)


    6个案子中就有两个在内在逻辑设置上出现了重叠(第1个和第6个))。而且除了“最后的绅士”与“黑岚”这两个案子与最终大boss有一些牵连外,其余的基本彼此都独立,没有什么内在联系。

    不是说这样写不好,《福尔摩斯》《柯南》《金田一》都是由无数个独立案件组成。只是和《默读》的庞大又缜密的构思相比,这些各自为政的零散案件就显得弱了很多了。


    如果说,上面所谈的案子彼此间的联系,是从“广度”来看,那么从“深度”来看,就是案子的复杂性,以及可挖掘性。

    不幸,这个在《坏道》里是比较弱的一项。所有的案子的推理过程都不复杂,基本都是案发-姜湖推理-破案的流程,因为案子独立、不复杂,谜面涉及只有一层,揭开就真相大白了。

    不会像《默读》一样,假象与谜团如同俄罗斯套娃一般,一层又一层,置身其中感觉就像在寂静岭一样,四周都是令人窒息的迷雾重重。

    而从犯罪者角度来说,《坏道》里的犯罪者虽然看似都有着悲惨的过去,扭曲的心理,但无论是过去还是心理变化都缺乏详细的推演,更像是个背景板——这个人犯罪了,原来她/他曾经遭遇过这样那样的事情啊。

   乍一看动人,但细品会显得苍白和单薄。


    如果说《默读》在案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是深渊的话,那么《坏道》大概就是雨后马路边的小水滩了吧。



二、人物塑造


    如果说,前面的案件广度深度,对于一个耽美小说来说不能苛求的话,那么人物塑造方面就是这个作品最大的漏洞了。


    先说姜湖。刚开始我觉得这个人物还算挺有趣的,一头柔软的头发,架着眼镜,看似纤瘦迷糊,总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但实际对于心理学方面很有天赋,几乎可以洞察人心。

    挺有趣的设置,对不?

    可惜,彼时P大自己对心理学、微表情理论、行为学的了解不算太深,所以在姜湖解释“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这样”的时候经常会不够周密,或者过于生硬牵强——光靠天赋的敏感性,是不足以让一个人洞察人心到这个程度的,福尔摩斯也不行。

    还不如给姜湖设置一个能读取人心的超能力呢,这个还可以省得各种解释。


    《坏道》里另外一个毛病就是,矫情。各种过于明显的说教、感叹、强行抒情拔高等,挺破坏阅读体验的。

    而矫情这毛病落到姜湖身上,就把整个人弄得极为莫名其妙。


    在剧情的前半部分会提到,姜湖看似一团和气,每天在办公室没事情做的时候就趴桌上睡觉,实际上是他每天晚上都会被噩梦惊醒,暗示了他有极为悲惨的过去,有一个梦魇一般无法提及、令他非常恐惧的人。

    后来这个人再次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主动联系他,把姜湖吓得不行。

    这个人,就是姜湖大学以及研究生的导师,柯如悔。


    听起来是挺让人心疼的设定,对吧。

    我看到这里一直在猜想,柯如悔对姜湖做了什么?杀了他全家?强X了他?还是怎样?

    结果,啥都没做。就是柯如悔本身也是个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常年研究黑暗,后来自己也被黑暗吸引过去了,变成了一个杀人犯。


    所以,把姜湖吓成这样、导致他从美国逃回中国、夜夜做噩梦的悲惨过去,其实就是,他师从的导师是一个犯罪者。

    实在是有点……不够分量?

    尤其是后面总是描写姜湖柔弱的外表下其实有一颗坚韧的内心balabala,但这个设定实在是矫情得立不住啊。


    而矫情这毛病落到了攻方沈夜熙身上,就变成了黏糊。

    好好的一个雷厉风行人设的要案组队长,光是告白这件事就犹豫了半天,好不容易攒足勇气,想告白,被打断了,泄气;又找了个机会,攒足勇气,想告白,被打断了,泄气;再找个机会……

    这个过程来回了大概有三四次,看得我都要暴躁了。

    沈队麻烦你看看你的人设好么,你是不是拿错剧本了?


    沈队另外一个毛病就是,毫不讲理、不分场合、公私不分的吃醋。

    连姜湖在破案时跟犯罪者斗智时说的一些话,都要在旁边吃醋。

    还是那句,沈队你麻烦看看剧本,谢谢。


    说来,沈队也挺惨的,简直算是P大所有主角里最不幸的一个。

    整个作品为了衬托姜湖,硬生生把其余的所有人——不管是我方人员还是敌方犯罪者——的智商拉下来了好几个级数。

    结果,导致沈夜熙这个一线城市警方总局要案组的队长,被塑造得连一点头脑都不存在了。

    举例(【】内为原文):


【“确认连环杀手的三个要素,”沈夜熙说,“首先,被害者的共同性——他们都是警察,这显而易见,不过除此之外,似乎就没什么联系了,性别不同,长相年龄地域乃至私人关系上,好像都没什么联系。”

一帮人除了姜湖外都有些讶异地看着这个突然在某方面变得专业起来的人,杨曼的目光在这个严肃的时刻,也不忘了在沈夜熙和姜湖间暧昧地扫一圈——这就是红果果的奸情啊!】


    这句话出现在全文的82%的地方,上下文连起来,大概就是众人对于沈夜熙能说出连环杀手的特征关键点表示很惊讶,然后表示你果然是和姜湖在一起时间长了,跟着学了不少东西。

    这段情节看得我都尴尬了。拜托,沈夜熙好歹也是要案组的队长好么,连这点分析能力都没有的话,在姜湖到来之前,到底是靠什么破案的。

    靠蒙眼扔飞镖么?


    可怜的沈夜熙,因为有姜湖这个智力担当的存在,凡是需要展示思考能力的地方基本都轮不到他,武力值方面更是……除了用来压制姜湖、让姜湖不能反攻,就没几个地方能展现拳脚了。

    认真算起来,沈队的打戏还不如风流公子盛遥多呢。

    于是,智力不行、武力也没机会的沈队,就只剩每次出案子时发号施令这一个功能了。


    不由得让人想起另外一个同样悲催、又没本事又要浪的人——剧版镇魂里,被阉割得一无是处的赵云澜。


    还有,不知为何,可能是人物没立起来,一方面强调他有某种特征,另一方面又让他做出相反的行为。我脑子中始终没办法定义出沈夜熙这个人的性格形象。

    这真的是一个挺罕见的事。在《坏道》里,重案组每个人的形象都挺鲜明的,迷糊但时而犀利的姜湖,大众情人盛遥,温吞正直的苏君子,火爆熟女的杨曼,小女生脾气的安怡宁等。

    只有沈夜熙,我无法找到准确形容他的词。

    作为一个全文主角、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描写,我却始终对这个人的形象是模糊的。不得不说这在人物塑造上算是挺失败的。


    对比《默读》的两位主角……算了就不对比了,主角丰满度性格等各方面都不在一个级数上。


    再说两个写得挺糟糕的人物,一个是终极反派柯如悔。

    前面说过,这个人是姜湖的导师,全球顶尖的犯罪心理学学家,但对感情缺乏共情能力,天生冷漠,后来堕入了黑暗面成为了犯罪者。

    结果,他反复犯罪、杀人,就是为了向姜湖证明自己那个“每个人都有可能犯罪”的理论才是对的。

    顶着一个这么牛逼的背景,结果竟然就像是一个为了博取关注而摔花瓶的小孩。行为动机单薄都彷如一层一碰就穿的糖纸。

    最令人懵逼的是,前面把这个人铺垫得各种玄乎,结果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犯罪行为就被逮住了,枪毙了。

    大概就是史上最弱boss了吧。

    跟《默读》的范思远比起来差了十条长安街。



    另一个没塑造好的角色,是局长莫匆。

    莫匆是《逆旅来归》的主角,在那本书里,他也是一个多智近妖的角色,才刚上大学不到20岁,就在北京的地下黑社会里混得风生水起,单凭计谋就能改变黑社会格局,获得“黑衣丞相”这个名头。

    真的论起来,他虽然学术方面不及姜湖,但综合智商和分析能力,绝对不应该在姜湖之下。


    《坏道》的故事大约是《逆旅来归》结局的二十年后,莫匆洗白,担任了警察局局长,成为了沈夜熙的上司。

    按理说,用二十年时间就爬到这个位置,也算不容易。但整个作品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体现出莫匆的智商的。凡是出了事,莫匆所做的就只有皱眉,然后命令下面的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余时间,他做的事情就是哄哄爱人,跟黑社会耍耍嘴皮子。

    甚至在他和安捷的女儿安怡宁被歹徒绑架、有可能撕票的时候,安捷都恢复了安饮狐的状态,自己揣着枪去找人了;莫匆依然毫无建树。


    果然,为了衬托姜湖,所有人都进入失智的状态,包括当年横行地下社会的黑衣丞相。

    


三、bug

    

    《坏道》里的bug挺多的,所有的破案分析过程仔细分析都很多漏洞。

    但我觉得,最大的漏洞还是在设定里,将《坏道》强行跟《逆旅来归》变成姐妹篇。


    在《逆旅来归》那篇的读书笔记里我就说过,那是一个漏洞多如筛子的故事。

    而《坏道》设定成《逆旅来归》后的20年,当然就要继承了《逆旅来归》那筛子一般的世界设定。


    比如,《逆旅来归》里莫名其妙的怪物到底是怎么回事,一直没有解释。所以只能说《坏道》也是一个“理论上”存在怪物和超自然现象的世界——这个和《坏道》试图营造的缜密的破案氛围背道而驰。

    真的,既然继承了具有超自然设定的世界观,就还不如让角色有超能力算了,还省了不少事。


    再比如,《逆旅来归》里故事的舞台是发生在北京市。

    但在《坏道》里,明显不敢把各种凶杀时间的舞台放在北京,全文弱化了城市的概念,极为小心地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提到这个城市的名字,甚至硬生生地在城市的近郊处设置了一个叫“东青镇”的水乡小镇。

    似乎想把这个城市往上海这个方向套。

    可惜,里面提到了翟海东,翟老炮,这个城市地下社会的帝王。

    于是,没错,跟《逆旅来归》联系起来看,这个城市还是北京。

    

     再加上前面那段提到的,莫匆人物OOC的问题。我觉得与其把《坏道》与《逆旅来归》设置为姐妹篇——这个设置并不能给《坏道》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多了不少无可回避的漏洞。

    还不如就让《坏道》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重新设计人物,还可以少受一些前作设定的掣肘。


    

    总而言之,《坏道》虽然比《逆旅来归》要成熟了不少,但即便这样, 它整体上仍然是一个毛病多于优点的作品。

    总体打分:74分。


评论(73)

热度(394)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