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zy

文章列表看置顶文,产出不定咕咕随心。本人百无禁忌,只要不人身攻击就能愉快玩耍。

读书笔记《锦瑟》 作者:Priest

    这是我看完第16本P大的作品——还差两本就能完成我的阅读计划,有点小激动!

    在看之前就对这本书有所耳闻,据说这是P大极为难得的一本有强X剧情的小说。我看过的脆皮鸭古耽里,有强X描写的不算多,算算也就《渣反》和《青龙图腾》。看过我写的车的人都知道,我对于压制型的车情有独钟,所以还没看之前就对《锦瑟》心心念念了很久。


    看完后,首先对于那段著名的强X车,写得有点过于意识流了,香艳度远不如《青龙图腾》——这不是P大的锅,晋江规则大家都懂的。当然,在P大那一堆“啊”型的车尾气中,《锦瑟》还勉强算有一点点的肉渣可看。

    然后就作品本身而言,《锦瑟》不算是一个特别好的故事,或者说直接点,这是一个写崩了的故事。这个有点意外,因为除了在P大的早期的两篇崩坏严重的,后期作品里鲜少有崩到这个地步的。

    能看出P大在这本书里,再次试图挑战一个大格局的故事,不幸,失败了。


    故事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剧情线:施无端作为一个被玄宗捡回来养大的少年,经历了师父被同门害死、被软禁圈养多年后,立志掀翻旧山河,造反起义;另一条是感情线:施无端与白离的分分合合、恩怨纠缠、相爱相杀。

    两条线都立不住。


    先说剧情线。施无端在玄宗的童年是万千宠爱于一身,修行天赋高,每日忙于调皮捣蛋鸡飞狗跳,这种皮猴子一般的童年直到目睹师父的尸体时戛然而止——当时是国家运势岌岌可危,朝廷与玄宗商量,希望玄宗能帮忙点山灯逆转国运,施无端的师父道祖拒绝,因为逆运要付出代价的;但道祖的两个师弟认为国势衰落、世道纷乱不是好事,应该接受朝廷的请求。两方相持不下,师弟暗杀了道祖,点起了山灯。

    不讨论为何点山灯能逆转国运,玄幻背景的东西不要太深究。光是点山灯这件事,其实两方各有各的道理。但在施无端眼中,杀了师父的那两位师叔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这也能理解,在当时年仅十岁的少年眼中,对错善恶非常简单。

    之后施无端回到玄宗,师叔善待他、疏远且忌惮他,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这种情况下,没有斩草除根已经是非常好了。然后施无端找了个机会,在另一个师叔想下杀手时逃出玄宗。

    剧情到这里,如果接下来施无端苦心修行、向两位师叔报复什么的,都在情理之中。

    但并不仅仅如此。


    施无端逃出山后,被一小支农民反叛军的领袖顾怀阳捡了回去,与顾怀阳结拜兄弟,帮助顾怀阳举旗叛乱,直至推翻朝廷,拥立顾怀阳为皇帝,过程中顺便把玄宗灭了门。后面会慢慢揭露,他做这一切的目的其实为了斩断灵脉,让今后世上的人再也无法修道成仙,不再会有修道者与凡人之间的分别。

    我看到这里,一脸懵逼。


    首先,施无端做的两件事:1、起义;2、阻断世人修道之路。我看不到他做这两件事的背后动机。

    就起义来说,施无端属于修道者,是“被民膏供养的特权阶级”,从小 衣食无忧、不事生产,也从来没有尝过民间疾苦。最大的挫折就是师父被害、他被软禁。但这也是特权阶级之间的内部斗争。

    怎么就把这矛头指向了皇权了呢?怎么就一门心思地跑去起义闹革命了呢?

    再说阻断世人的修道之路——如果说是因为修道者与凡人是界限分明的两个阶级,那么就算不再有修道者,就不会再有阶级了么?不可能的。官宦、富商,哪种都是阶级。而施无端作为修道者,只是被同门所害,就把矛头指向全世界的修道者——他的师门被上下灭门,因他发起的战争世上修道者死伤惨重,剩下的也会因为失去灵脉而逐渐丧失法力。

    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故事结尾的时候,点出施无端一直在追寻的是“自由”。不由得想起悟空传的那句经典台词:我要让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的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可施无端所做的,哪点和“自由”是相关的?

    控制这世间规则的是“天道”,如果做了泄露天机的事,会引起天打雷劈——但施无端并没有试图挑战天道,仅仅是在结尾时用星盘欺骗了一次天道,最终自己也被劈成了灰。控制这人间政权的是“皇权”,施无端并没有试图改变这个制度,仅仅是推翻了一个旧皇帝,树立一个新皇帝。

    他做的事,哪件都与自由无关。而且因为他掀起的战争,难以计数的生命消逝于战争这个绞肉机里;因为他的谋划,妖族与人族从融合变成分区而治、泾渭分明,为未来两族间的隔阂埋下伏笔;因为他的举动,世人与修道无缘。除了封禁魔族,细细算来他基本没做什么好事。

    不是说主角不能作为革命的一方,只是当一个主角没有充足的动机、起事的理念、改革的蓝图,不是为了世道民生,仅仅是为了一腔私愤,而最终的成果也无法保证比前朝更好,这样的主角行事是立不住的。

    严格来说,施无端更像是一个反派。


    而不管是战争的排阵布局、还是计策谋划,显然《锦瑟》时P大的控局能力还不强,所有的局面都写得浅显得近乎儿戏。


    再说施无端和白离。两人童年相识、青梅竹马,白离是妖族和魔族的混血,一直暗戳戳地对施无端抱有企图心。后来山中剧变,施无端被玄宗软禁,白离被带入魔族之地;若干年后两人重逢时都是成人的姿态了,白离剖白了自己的心,施无端拒绝。白离把施无端打成重伤,两人决裂。

    后来两人分属交战的两方,白离作为魔君受朝廷驱使,在战场上与施无端相遇,一箭穿心把施无端射了个濒死。

    再后来施无端勉强保下一条命,两人再次战场相遇,突发山洪把两人冲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白离强X了施无端,又把施无端弄了个半死。然后施无端使计困住白离,自己跑了出来。

    然后施无端听说白离的行事偏激是因为魂魄不全,然后不知怎的就心生怜惜了,然后不知怎的就接受了白离。

    看到这里我再次一脸懵逼。


    这一对是真正意义上的相爱相杀,而且都是真正下杀手的杀法——上一次在P大作品里,看见角色对着自己爱的人下狠手还是《逆旅来归》,莫匆认为安捷欺骗了他,就用狙击枪瞄准安捷开枪。当时我就说,这是一个渣攻。

    再看白离,别说开一枪了,这秉持“得不到你就要毁掉你”,下狠手三番四次的,如果不是主角光环罩着,早就死了八百年了。莫匆跟他比起来,小巫见大巫啊。


    而在感情转变上,也格外突兀。就算自小青梅竹马,得知他的深情,但怎么就……接受了呢?好好的一个直男怎么就掰弯了呢?

    在P大的感情戏里,这一对算是感情处理上特别别扭的了。


    而人物塑造方面 ,这本书算是我见过最差的——比《坏道》还糟糕。坏道虽然主CP崩了,但副CP盛遥那对还是塑造得很好的,重案组的一干组员都算是个性明显。

    而在《锦瑟》里 ,不知为啥P大把施无端塑造成一个极为矛盾的性子,小时候是个上蹿下跳的皮猴子,遭逢剧变、长大成人后,变成一个说话缓慢、一唱三叹的老头子性子,就算心念电转,外表也依然缓慢木然。

    因此这里就出现了矛盾,施无端的内心狠厉果决、心思极快,但外表却刻意被描述得慢吞吞的,两者很多时候极为矛盾。感觉是为了尬人设而尬人设。

    而白离,这个人设极为单薄,他的一生从头到尾就是对施无端的执念,除了施无端,对其他的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于他的身世来历只是一句草草的交代,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毫无想法。

    上一个看见这么“只为了主角而生”的角色,还是《天官赐福》里的花城。这种人物哪怕写得再苏,都逃不了单薄纸片人的命运。

    与花城不同的是,花城对谢怜的执念是爱他宠他,白离对施无端的执念是杀他上他。

    也是……不容易。


    而在其他的配角上,不管是反派还是主角那派,每个角色的描写都不够,变成仅仅是用一些形容词,而不是用鲜活的行动和剧情去塑造出一个角色,效果就是贴标签,强行为人设而人设。

    结果导致这些配角没有活过来,只是一些人名,不管是活着还是死掉,都难以引起读者的震动。

    如果砍掉一些角色,把笔墨集中在一些配角上,让他们更加鲜活出彩,效果会比现在这样更好。


    那么是不是《锦瑟》就毫无是处了呢?

    也不是。

    让我意外的是,《锦瑟》这本书从某种角度来讲,可以说是集P大所有作品之大成——在里面 ,你能看见P大在这之前、甚至是在这之后各个小说的影子。


    与《杀破狼》相似的段落:朝堂面对内忧(天灾)外患(到处造反,四境烽火);老皇帝丢下一个烂摊子死掉,新皇帝接手焦头烂额;金银不够,发行类似烽火票的纸钞,但没控制量,滥发纸钞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银行挤兑。

    非常相似,对吧?而且施无端也是一个与长庚类似、多智近妖的人物,只是与《杀破狼》不同的是,施无端在这里是处在朝廷的对立面的。

    或者可以视为,如果在《杀破狼》里,长庚是处在朝廷的对立面、发起起义的话,会怎么样?这就是《锦瑟》的故事。


    与《大哥》相似的段落:有一段白离对施无端的镜像起了杀心时,突然停了下来,满心只有一句:他瘦了。


    与《镇魂》相似的段落:白离的性子基本就是小鬼王的复制,狠厉执着。如果小鬼王没有被昆仑教化成一个端方君子,那么估计就会出落成白离这样。

    另外,里面有一段与阴兵斩很相似的场面描写。


    与《逆旅来归》相似的的段落:前面说了,白离射杀施无端,与莫匆射杀安捷相似。不同的在于,莫匆射杀安捷失手了,而白离成功了。


    与《游医》相似的段落:有一段利用镜子穿越空间的描写。


    与《天涯客》相似的段落:番外有一段两人为争上下而打架的片段。当然,周子舒是输于心软,施无端是输于——力气。


    与《六爻》相似的段落:施无端无忧无虑的童年有点像扶摇派的那几只猴子,直到遭遇师门剧变,被迫成长;白离将一魂分离出来,一直陪在施无端身边,令人想起童如。


    与《过门》相似的段落:白离的情商很低,行事偏执,会伤人,这点和窦寻有些像。


    可能还有其他的,欢迎补充。


    总而言之,这本书在P大的作品里,从故事格局、人物竖立甚至到三观,都有些瑕疵。虽然也出现了“虽九死尤未悔”,但我实在没有领悟到施无端的奋斗目标。

    不过那最经典的偏执狂小狼狗的类型,在巫溪那里是初具苗头,到了白离这边算是成型了,后面很多的攻们,比如长庚、沈巍、窦寻,都或多或少带着些这类型角色的影子。


    《锦瑟》这边书的基调是愤怒,可以感受到P大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有着不少的戾气——这不是理性的围绕某一个基调去编排剧情,更像是感性的发泄。所以这个可以解释为何这本书的逻辑层面格外混乱。

    可能是P大在做某种尝试,也可能是她在写这本书的那个时刻,她的状态是有一些挫折或戾气,进而吐露在了自己的笔端。


    不过我看书首重逻辑,所以《锦瑟》在我这里评分不高,勉强给个70分吧。


评论(63)

热度(360)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